首页

国产sm精品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3 07:16:44 作者:山西省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蓝色预警 浏览量:96166

  中新网腾冲9月7日电 题:台湾新媒体人踏访云南:在侨乡和顺感受文脉绵延

  作者 罗婕 左正国 张泽道

  “远山莽苍苍,近水河悠扬。”近日,穿过写有“和顺顺和”的巍峨牌坊,台湾新媒体人走进云南著名侨乡——腾冲和顺,透过一砖一瓦,感受文脉绵延。

图为两岸新媒体人走进和顺古镇。 罗婕 摄

  腾冲和顺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商贸名镇、文化名镇和旅游名镇,全镇常住人口仅7000多人,却有30000余人侨居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9月1日至8日,“坐上动车看边关探寻历史话发展”——两岸新媒体人滇西行联合采访活动在云南举行。其间,20余位两岸新媒体人走进和顺古镇,透过乌瓦白墙的古镇感受600多年历史带来的沉淀与文化底蕴,触摸侨乡故事。

  过了环乡河上的双虹桥,两岸新媒体人进入有近百年历史的和顺图书馆。该馆成立于1928年,由华人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捐资创办,主楼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最早的书籍报刊也自海外辗转运回。

  不仅如此,和顺华侨们带回罗马的钟、英国的门、捷克的灯罩、缅甸的美玉,并将不同思想文化、生活理念带到这座边陲小镇。“图书馆第一台传真机还是台胞捐赠的。”和顺图书馆馆长寸宇表示,和顺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助力与支持。

  “看到当地居民至今保留着到图书馆阅读的习惯,文化的传承和接续让我深受感动。”台湾自媒体视频达人张婉柔说。

  走进和顺小巷,2000余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着马帮生活、滇商辉煌以及和顺人“走夷方”的历史。“穷走夷方(缅甸、印度、泰国等国)急走厂(玉石、银矿、宝石厂)。”和顺人在明代中期就开始“走夷方”,成为云南走向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和顺镇侨联主席李建华介绍,“数百年来,和顺人经营四方,一旦家业兴盛,必不忘回馈家乡。”衣锦还乡的和顺人捐资兴学、建房置田、兴建故土并传扬优秀家风文化,至今仍为中外商业贸易、人文交往贡献力量。听到这些,中国时报(中时新闻网)大陆新闻中心副主任蓝孝威感慨,“爱国爱乡是古往今来中华儿女一直传承的精神,更是共同的家国情怀。”

  在腾冲的探访中,台湾新媒体人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深入了解中国远征军抗战历史,并敬献鲜花、缅怀先烈。馆内,依旧有海外侨胞爱国爱乡、出钱出力、共赴国难的身影:南洋侨领陈嘉庚组织华侨机工3000多人回国运送抗日军需,1000多名机工为国捐躯;保山旅缅侨领梁金山,动员华侨,捐资修建惠通桥,捐献汽车80辆,抢运抗战物资等。

图为两岸新媒体人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 罗婕 摄

  台湾东森新媒体大陆中心副组长任以芳表示,“中国远征军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题材,站在阵亡将士头盔陈列墙前我深受震撼,每一个军帽背后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和她一样,在场的新媒体人都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台办:支持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取消对台34项农产品零关税政策

3月23日,香港升旗队总会在荃湾沙咀道游乐场举行“2024年周年检阅礼”,来自香港特区各地多所学校的学生升旗队队员参加典礼,感受中式队列步操和升旗仪式的庄严及其中蕴含的意义。图为解放军驻港部队仪仗队出席升国旗仪式。

造谣赵雅芝去世,不能仅是“妈教育”

除尘、外观修复、深度清洁……在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上海璞擎电子公司生产车间内,经过一系列操作,一批来自境外的旧电脑完成绿色再制造,贴上“再制造”产品标签,不久后就会运回进口地,售价仅为新机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深圳举办

本次夏令营作为“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伙伴活动之一,旨在为中美青少年搭建一座促进心灵相通、增进互相理解的桥梁。来自美国的15名华裔青少年和中国的15名青少年将通过思想交流、国情考察、文化体验和深度互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长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

天冷“老寒腿”又犯了 做好这几点保护关节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使党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突出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重拳纠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使全党上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伟业凝聚磅礴力量。

广州开发区:推出“银发经济10条”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师必须厚植家国天下情怀,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师要有世界眼光,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青少年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达教授主张并身体力行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漫步的人才,提升了我国金融学科人力培养的国际影响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